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三(痔漏)。
2=標題= 九漏第一(論一首方八十三首灸法十六首)。
論曰,夫九漏之為病,皆寒熱瘰在於頸腋者,何氣使生,此皆鼠寒熱之毒氣也,
堤留於而不去者也,鼠之本,皆根在於藏,其末上出於頸腋之下,其浮於中,
而未著於肌肉,而外為膿血者,易去,去之奈何,曰,請從其末,引其本,
可使衰去而絕其寒熱,審按其道以予之,徐往來以去之,其小如麥者,一刺知,
三刺已決其死生,奈何,曰反其目,視其中,有赤從上下貫童子,見一一歲死,
見一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三歲死,
赤不下貫瞳子可治。
凡項邊腋下先作瘰者,欲作漏也,宜禁五辛酒麵及諸熱食,
凡九漏有似石癰累累然作子,有核在兩頸及腋下,不痛不熱,
治者皆練石散傅其外,內服五香連翹湯下之,已潰者治如癰法,諸漏結核未破者,
火針針使著核結中,無不差者,何謂九漏,一曰狼漏,二曰鼠漏,三曰螻蛄漏,
四曰蜂漏,五曰蚍蜉漏,六曰蠐螬漏,七曰浮沮漏,八曰瘰漏,九曰轉漏,
治狼漏始發於頸腫,無頭有根,起於缺盆之上,連延耳根腫大,此得之憂恚,
氣上不得下,其根在肝,(一作肺)空青主之,商陸為之佐散方。
空青蝟腦(各二分)、蝟肝一具(干之)、芎藭(半分)、,獨活、乳婦蓐草、
黃芩、虌甲、斑貓、乾薑、商陸、地膽、當歸、茴香、礬石(各一分)、
蜀椒(三十粒)。
右十六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七,日三,十五日服之。
治鼠漏,始發於頸,無頭尾如鼷鼠,使人寒熱脫肉,此得之食於鼠毒不去,
其根在胃,狸骨主之,知毌為之佐散方。
狸骨、鯪鯉甲、知母、山龜殼、甘草、桂心、雄黃、乾薑(各等分)。
右八味治下篩,以飲服方寸七,日三,仍以蜜和內瘡中,無不差,先灸作瘡,
後以藥傅之,巳作瘡,不用灸。
治螻蛄漏,始發於頸項狀如腫,此得之食瓜果,實毒不去,其根在大腸荏子主之,
桔梗為之佐丸方。
荏子、龍骨(各半兩)、附子(一兩)、蜀椒(百粒)、桂心、乾薑、桔梗、礬石、
獨活、芎藭(各一分)。
右十味末之,以棗二十枚合擣,醋漿和丸如下大豆,溫漿下五丸至十丸。
治蜂漏始發於頸瘰,三四處俱相連以潰,此得之飲流水,水有蜂毒不去,
其根在脾雄黃主之,黃芩為之佐散方。
雄黃、黃芩(各一兩)、蜂房(一具)、鱉甲、茴香、吳茱萸、乾薑(各半兩)、
蜀椒(二百枚)。
右八味治下篩,傅瘡口上,日一,十日止。
治蚍蜉漏,始發於頸,初得如傷寒,此得之因食中有蚍蜉毒不去,其根在腎,
礜石主之,防風為之佐散方。
礜石、防風、桃白皮、知母、雌黃、乾地黃、獨活、青黛、斑貓、白芷、
松脂(一作柏脂)。
、芍藥、海藻、當歸(各一分)、白朮、蝟皮(各四分)、蜀椒(百粒)。
右十七味治下篩,飲服一錢七,日三服。
治蠐螬漏、始發於頸下無頭尾,如棗核塊累移在皮中,使人寒熱心滿,
此得之因喜怒哭泣,其根在心礬石主之,白朮為之佐散方。
礬石、白朮、空青、當歸(各二分)、細辛(一兩)、蝟皮、斑貓、枸杞、
地膽(各一分)、乾烏腦(三大豆許)。
右十味治下篩,服方寸七,日三,以酢漿服之,病在上側輪臥,在下高枕臥,
使藥流下,治浮沮漏,始發於頸如兩指,使人寒熱欲臥,此得之因思慮憂懣,
其根在膽,地膽主之,甘草為之佐散方。
地膽、雄黃、乾薑、石決明、續斷、庵根、龍膽(各三分)、細辛(二分)、
大黃(半分)、甘草(一分)。
右十味治下篩,傅瘡日四五度,(古今錄驗無雄黃有硫黃)。
治瘰漏,始發於頸有根,初苦痛令人寒熱,此得久因新沐濕結髮,汗流於頸所致,
其根在腎,雌黃主之,芍藥為之佐丸方。
雌黃、茯苓、芍藥、續斷、乾地黃、空青、礜石、乾薑、桔梗、蜀椒、恆山、虎腎、
狸肉、烏腦、斑貓(各一分)、礬石(一分)、附子(一兩)。
右十七味末之,蜜丸,以服十丸如大豆,日二。
治轉漏,始發於頸,濯濯轉,苦驚惕身振寒熱,此得之因驚臥失枕,
其根在小腸(集驗作心)。
斑貓主之,白芷為之佐丸方,斑貓、白芷、綠青、大黃(各二分)、人參、當歸、
桂心(各三兩)、麥門冬、白朮(各一兩)、升麻、鍾乳、甘草、防風、地膽、
續斷、麝香、礜石(各一分)。
右十七味末之,蜜丸,酒服十丸如大豆,日三服,勿食菜,慎房室百日,
(外臺無大黃桂心麥門冬白朮鍾乳)。
治久漏方。
空青、商陸、知母、狸骨、桔梗、防風、荏子、礬石、黃芩、白芷、芍藥、甘草、
雌黃、白朮、礜石、地膽、斑貓、雄黃(各等分)。
右十八味末之,蜜丸,以酢服如大豆三丸,三十日知,四十日愈,六十日平復,
一百日慎房室,(一方為散醋服一分圭日三老小半之)。
又方。
蝟皮(半枚)、蜀椒、附子、當歸、蜂房、地榆、桂心、通草、乾漆、薏苡人、
牡丹、蒺蔾子、漏蘆(一作雚蘆)、龍膽(一作龍骨)、土瓜(各二分)、
斑貓(四分)、苦參、蛇床子、大黃、雄黃、茹、細辛、蛇蛻皮(各二分)、
鶴骨(六分)、鯪鯉甲、樗雞(各四枚)、蜥蜴、蜈松(各一枚)。
右二十八味治下篩,酒服五分七,以知為度日二服。
又方。
班貓(七十枚)、蝟皮、真朱、雄黃(各一分)。
右四味治下篩酒服半錢七,日三。
又方。
末成鍊松脂填瘡孔令滿,日三四度,七日差,大有神驗。
又方。
斑貓(二七枚)、雄黃、桂心、犀角(各一兩)。
右四味治下篩,酒服一錢七,病從小便出,日再。
又方。
馬齒莧(陰乾)、臘月燭燼(各等分)。
右二味為末,臘月豬脂和,先以暖泔清洗瘡,拭乾傅之,日三。
又方。
乾牛屎乾人屎。
右二味擣,先幕綿瘡上,綿上著屎蟲聞屎香出,若癢即舉綿去之,
更別取屎綿著如前,候蟲出盡乃止。
又方。
苦瓠四枚,大如盞者,各穿一孔如指大,置湯中煮十數沸,取一竹筒,長一尺,
內一頭瓠孔中,頭注瘡孔上,冷則易之止。
治一切漏方。
斑貓(四十枚)、鼓(四十九枚)、元青(二十枚)、地膽(十枚)、
蜈蚣(一寸半)、犀角(棗核大)、牛黃(棗核大)、生大豆黃(十枚)。
右八味末之,蜜丸,飲服如梧子二丸,須臾多作酸漿粥,冷飲之病從小便出尿盆中,
看之如有蟲形狀,又似膠汁,此病出也,隔一日一服飲粥如常,小弱者隔三四日,
候無蟲出,瘡漸差,特忌油膩,一切器物皆須灰洗,乃作食,
(崔氏云治九漏初服藥少夜食明旦服二丸至七日甚虛門可煮食蔓菁菜羹自餘脂膩醋口
味果子之類並不得食人強隔日一服人弱兩三日一服差後仍作二十日將息不能將息便不
須服。
又方。
煮鹽花,以麵擁病上,內鹽花麵匡中厚二寸,其下以桑藥三重藉鹽,
候冷熱得所可忍,冷則無益,熱則破肉,一日一度,候瘰根株勢消則止,
若已作瘡者,擣穄穀為末粉之。
又方。
槲北陰白皮三十斤剉之,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去滓煎如糖,
又取都廁上雌雄鼠屎各十四枚燒,令汁盡,末內煎中,溫酒一升投煎中合攪之,
羸人五合,服之當有蟲出。
治漏作瘡孔方。
末露蜂房,臘月豬脂和傅孔上。
治漏發心以下者方。
武都雄黃、松脂(各三兩)。
右二味和為塊,刀子刮為散,飲服一方寸七,日二,不差更合。
治漏方。
鍜落鐵屑、狗枸頰車連齒骨(灸)、虎糞、鹿皮(合毛燒灰)。
右四味等分治下篩,以豬膏和內瘡中,須臾易之,日五六度。
治諸漏方。
霜下瓠花暴乾,末傅之。
又方。
擣土瓜根薄之,燥則易,不限時節。
又方。
死蛇去皮肉,取骨末之合和,封瘡上,大痛以杏人膏摩之止。
又方。
死蛇和臘月豬脂合燒作灰,末之,內孔中。
又方。
燒死蜣蜋末,醋和塗,又死蛇灰醋和傅。
又方。
故布裹鹽如彈丸,燒令赤,末酒服。
又方。
服白馬屎汁一升。
又方。
正月雄狐屎陰乾,杵末,水和服。
又方。
鹽麵和燒灰傅之。
又方。
水研杏人服之。
又方。
豬脂一升酒五合煎沸,頓服之。
治一切冷方。
燒人吐出蛔蟲為灰,先以甘草湯洗瘡,後著灰,無不差者,慎口味。
治鼠漏瘡差復發,及不愈出膿血不止方。
以不中水豬脂,咀生地黃內脂中,令脂與地黃足相淹和,煎六七沸,
桑灰汁洗瘡去惡汁,以地黃膏傅瘡上,日一易。
治鼠漏方得蛇虺所吞鼠燒末,服方寸七,日再,不過三服,此大驗,自難遇耳,
並傅瘡中。
又方。
死鼠(一枚中形者)、亂髮如雞子大(一枚)。
右二味以臘月豬脂,取令淹鼠髮煎之,令鼠髮消盡,膏成分作二分,一分稍稍塗瘡,
壹分稍稍以酒服之則差矣,鼠子當從瘡中出,良秘方。
治鼠腫核痛未成膿方。
以柏葉傅著腫上,熬鹽著葉上熨之,今熱氣下即消,治風漏及鼠漏方。
赤小豆、白歛、黃耆、牡蠣(各等分)。
右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七,日三。
治螻蛄方。
槲葉灰,先以泔清煮槲葉取汁,洗拭乾,內灰瘡中。
治蜂初生時,狀如桃而癢,搔之則引大如雞子如覆手者方。
熬鹽熨之三宿,四日不差,至百日成,其狀大如四五寸石廣三寸,
中生蜂作孔乃有數百,以石硫黃隨多少,燃燭燒令汁出,著瘡孔中,
須臾間見蜂數十,惟蜂盡差。
治蜂方。
鴉頭灰傅之。
又方。
人屎蛇蛻灰,臘月豬膏和傅之。
又方。
蜂窠灰,臘月豬膏和傅孔中。
治蟻漏孔容針,亦有三四孔者。
蝟皮肝心灰末,酒服一錢七。
又方。
死蛇腹中鼠,臘月豬脂煎使焦,去滓傅之。
又方。
取大鮆鮓,燒耕筏土令赤,以苦酒浸筏土時合壁土故熱,以鮆鮓著壁土上,
展轉令熱以傅瘡上。
又方。
鯪鯉甲二七枚燒末,豬膏和傅瘡上。
又方。
半夏一枚擣末,以鴨脂和傅瘡上,瘰棋闊作頭狀若杏人形,亦作瘰方。
用雄雞屎灰,臘月豬脂和封之。
治蜣蜋方。
牛屎灰和臘月豬脂傅之。
又方。
蜣蜋丸末傅,即蜣蜋所食屎也。
又方。
乾牛屎末傅,癢即撥卻,更厚封,差乃止,又方。
熱牛屎塗之,數數易,應有蜣蜋出。
治蚯蚓方。
蚯蚓屎,雞屎。
右二味末之用社豬下頜髓和傅之。
治蠍五六孔皆相通者方。
擣茅根汁著孔中。
治蝦方,五月五日蛇頭及野豬脂同水衣封之佳。
治蛇方,蛇腹中蛙灰封之。
治顛當方,擣土瓜根傅至差,慎口味。
治雀方。
取母豬屎灰,和臘月豬膏傅,蟲出如雀形。
治膿方。
桃花末和豬脂封之佳。
治石兩頭出者,其狀堅實令人寒熱方。
以大鈹針破之,鼠粘葉二分末和雞子白一枚封之,又方。
擣槐子和井花水封之。
灸漏方。
葶藶子(二合)、鼓(一升)。
右二味和擣,令極熟作餅如大錢,厚二分許,取一枚當瘡孔上,作大艾炷如小指大,
灸餅上,三炷一易,三餅九炷,隔三日復一灸之,
(外臺治瘰古今錄驗云不可灸頭瘡葶藶氣入腦殺人)。
又方。
擣生商陸根捻作餅子,如錢大厚三分,安漏上,以艾灸上,餅干易之,
灸三四升艾差(外臺灸瘰)。
又方。
七月七日日未出時取麻花,五月五日取艾等分,合擣作炷用,灸瘡上百壯,
(外臺灸瘰)。
寒熱滿頸痛,四肢不舉,腋下腫,上氣中有音,喉中鳴,天池主之。
寒熱酸痟痛,四肢不舉,腋下腫馬刀喉痺髀膝脛骨搖酸痺不仁,陽輔主之。
中滿腋下腫,馬刀,善自齧舌頰,天牖中腫,寒熱腰膝外廉痛,臨泣主之。
寒熱頸頜腫,後谿主之。
塞熱頸掖下腫,申主之。
寒熱頸腫,丘墟主之。
寒熱頸瘰,大迎主之。
腋下腫馬刀肩腫吻傷,太衝主之。
九漏,灸肩井二百壯。
漏灸鳩尾骨下宛宛中七十壯。
諸漏,灸周四畔差。
諸惡漏中冷息肉,灸足內踝上各三壯,二年六壯。
治鼠漏及瘰五白膏方。
白馬白牛白羊白豬白雞等屎(各一升)、漏蘆(二斤)。
右六味各於石上燒作灰,研絹篩之,以豬膏一升三合煎亂髮一兩半,令極沸消盡,
乃內諸末,微微火上煎五六沸,藥成,去瘡痂以鹽湯洗,新帛拭乾,然後傅膏,
若無痂猶須湯洗,日再,若著膏當以帛裹上,勿令中風冷也,神驗。
治寒熱瘰及鼠曾青散方。
曾青、荏子、礜石(一作礬石)、附子(各半兩)、當歸、防風、栝樓根、芎藭、
黃耆、黃苓、狸骨、甘草露、蜂房(各二兩)、細辛、乾薑(各一兩)、斑貓、
元青(各五枚)。
右十七味治下篩,以服酒服一方寸七,日再服。
治寒熱散方。
右八味治下篩,酒服五分七,日三服,
(千金翼外臺有狸骨一枚又千金翼一方有當歸無栝樓恆山)。
治身體有熱氣瘰,及常有細瘡,並口中生瘡,薔薇丸方。
薔薇根(三兩)、石龍芮、黃耆、鼠李根皮、芍藥、黃芩、苦參、白歛、
防風(一作防已)、龍膽、栝樓根(各兩)、梔子人(四兩)。
右十二味末之蜜丸,飲服如梧子大十五丸,日再服,(千金翼有黃蘗一兩)。
治瘰方。
白殭蠶治下篩,水服五分七,日三服,十日差。
又方。
狸頭一枚灸擣篩,飲服方寸七,日二。
又方。
故鞋內氈替燒末五七,和酒一升,旦向日服之,強行須臾,吐鼠出,
三朝服(外臺不同)。
又方。
狸頭蹄骨等灸黃擣篩為散,飲服一錢七,日二。
又方。
貓兩眼陰乾燒灰,井花水服方寸七日再。
又方。
乾貓舌末傅瘡上。
又方。
狼屎灰傅之。
又方。
五月五日取一切種種雜草煮取汁洗之。
又方。
狐頭狸頭灰傅上。
又方。
貓腦莽草。
右二味等分為末著孔中。
灸一怍瘰在項上及觸處,但有肉結凝似作及癰癤著方。
以獨頭蒜截兩頭留心大作艾炷,稱蒜大小帖子上灸之,勿令上破肉,但取熱而已,
七壯一易蒜,日日灸之,取消止。
一切瘰,灸兩胯裹患處宛宛中,日一壯,七日止神驗。
又灸五里、人迎各三十壯。
又灸患人背兩邊腋下後文上,隨年壯。
又炊耳後髮際直七壯。